发布时间:2025-02-21 17:47:34    次浏览
2016年10月27日,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分会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委员会主办,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与《暖通空调》杂志社承办的“2016年全国铁道与城轨暖通学术年会”在武汉隆重开幕。本届年会的宗旨为“增信、共进、开拓、弥新”。会议依托中国铁路“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结合节能减排、绿色建筑、“中国制造”等政策形势,探讨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室内建筑给排水及消防的发展方向;展望行业发展前景;交流专业前沿技术;分享先进设计理念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应用成果。来自全国各地铁路与城轨交通暖通行业的各大设计院、高等院校及知名企业共309位正式代表齐聚江城,共同探讨行业的发展方向,交流前沿技术,分享先进的设计理念,为大家带来一场行业学术的饕餮盛宴。 会议现场首先,开幕式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院郭旭晖总工主持。随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的荆山副院长致欢迎辞,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分会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委员会主任朱建章、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分会理事长罗继杰、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程分会秘书长何宁、国家铁路总局规划与标准设计院副院长郑宏波、铁总工程设计鉴定中心于世平、铁总工程管理中心方健等领导出席本次大会并致辞,并预祝本届大会圆满举行。会上,清华大学江亿院士作了题为《对地铁车站通风空调方式的思考》的精彩报告。首先,江亿院士分析了轨道交通的能耗现状以及能耗构成并指出车站的环控系统占地铁能耗比例很大,而降低环控系统的能耗主要应从降低车站需要的冷量、降低风机电耗、照明能耗、高冷机、风机、水泵的效率这几方面进行。并重点分析了地铁车站的空气平衡和新风量的调控。最后总结了地铁车站和高铁车站与一般建筑在气密性以及通排风条件这两方面的不同之处,并且应该充分利用其特殊条件,创新发展新的通风空调系统形式,满足轨道交通行业的建设的要求。江院士认为:取消轨顶轨底排热风机不会造成热堆积,取消机械新风能够保证车站内的新风量和空气质量;对于自循环风机的运行,提出了简单实用的运行策略。提出了降低制冷机水泵能耗的措施:大小系统分开,大系统考虑直接蒸发方式,取消冷水系统。 清华大学江亿院士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分会理事长罗继杰设计大师作了题为《新常态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机遇和挑战》的报告。罗大师分别从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面临的形式、发展机遇、发展模式探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介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增速放缓,盈利减少是目前勘察设计行业面临的问题。进入新的常态的十三五,国家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将理性发展,理性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建筑设计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勘察设计企业要乘势而为。城镇化建设中安居工程、城镇化需求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此外,罗继杰指出更新思想观念,改变发展思维、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构建新的服务模式、打造产品化能力,构建企业发展动力、立足3个维度,定位组合发展平台才是勘察设计行业在未来发展的方向。最后,罗大师总结了2015年和2016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状况,并指出2017年企业发展状况将会进一步分化,未来工程设计企业的淘汰,调整、重组是主旋律。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分会理事长罗继杰设计大师在热点话题直击环节中,来自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分会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委员会的朱建章、李国庆、郭旭晖、车轮飞4位委员分别就《观点与实施——再谈地铁车站轨行区排热与大系统型式》、《地铁通风空调系统创新技术能效和测试情况分析》、 《城际、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标准的差异》、《列车高速行驶的空气动力学问题》等行业热点问题作了精彩演讲。郭旭晖总工介绍了六大设计标准并指出铁路规范标准存在差异的原因。城际铁路地面建筑气灭设置标准、地下车站站厅层和设备区设置自喷系统均高于地铁设计标准。另外多种新编的城市轨道交通规范,标准不尽一致,可能造成同一城市的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系统标准不同。针对以上几点铁路规范标准存在的问题,郭旭晖总工给出3条建议:一是正在修编的铁路行业规范应完善下车站及相连隧道的防灾标准,城轨标准主要是空调和防灾标准统一。二是目前地铁占城市轨道交通份额最大,新版《地铁防火设计规范》,建议改名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防火设计规范》,统领各类城市轨道交通。 三是新成立的铁道和城市轨道交通委员会,是全国各类学会中唯一的铁路和地铁行业暖通专委会,统一暖通设计标准。李国庆书记从蒸发冷凝结合冷媒直接蒸发的制冷情况、可调通风型站台们系统、高大厂房做纵向诱导式的通风系统替代原有的系统、结合上海地铁13号线武宁站能耗偏高原因分析这4个方面对地铁通风空调系统创新技术能效和测试情况进行说明。车轮飞总工在报告中指出,轨道交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技术上需要突破的难题。其中,行车速度在100~160公里/h的市域铁路、市交铁路、市交快轨的工程设计问题较多。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人员舒适度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他分析了高速列车的舒适度影响参数,并指出设计时合理的选择隧道净空断面面积。朱建章总工重申了地铁车站轨行区排热系统与大系统型式创新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认为,屏蔽门系统持续开启排热风机和活塞风量不变的运行策略在节能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轨行区排热系统的实际效率低,应取消轨底排风系统,若保留轨顶排风系统应给出合理的运行策略;在车站公共区空调系统设计应考虑分散式空调方案,其中水冷柜机方案的优势明显。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院郭旭晖总工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国庆党委书记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城地院车轮飞总工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分会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委员会朱建章 主任在上午的报告中,与会代表意犹未尽,听过专家们的抛砖引玉,启发了大家对很多问题的思考,大家带着思考进入下午的会议。数据中心大型数据机房的建设给铁路的安全运输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分院张亚静高工作了题为《铁路大型数据机房空调系统设计探讨》的报告。首先,她介绍了铁路大型数据机房的特点,根据机房的使用性质、管理要求等因素将机房划分为3个等级。她强调,应明确电子设备机房级别 ,根据机房的重要性做相应的设计,涉及到铁路安全运输的电子设备用房,确保机房空调系统的高可靠性。在机房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方面应考虑每个地区的特点,充分利用自然冷源或其他的节能措施,提高数据机房的PUE值,设计绿色铁路数据中心,为全人类的能源做出贡献。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分院张亚静高工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郑晋丽副总工作了题为《地铁隧道火灾烟气迁移规律研究及应用》的报告。郑副总与大家分享了地铁隧道运动列车冷烟实体试验,通过在车体内外释放冷烟,从而研究列车运动至停车过程及空调启闭、端/侧门启闭、纵向控烟、车速变化等情况下的烟气扩散、疏散环境及控制状况。试验验证了烟气迁移特征,对车头车尾火灾模式、列车侧/端门开启、疏散方式及机械通风干预下的烟气分布和疏散环境进行了定量分析。而列车的控烟方式应综合考虑列车运动过程中的烟气迁移特征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特点,地铁隧道采取与行车方向相同的单一通风方式不会较现行烟控方式风险大。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郑晋丽副总工大型的铁路客站大部分远离市区,市政能源供应受限,分布式能源需求大;对地源热泵系统能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在铁路客站中得到大量应用。同济大学周翔副教授作了题为《华东地区大型客站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运行策略研究》的报告。在报告中,周教授指出在大型客站地埋管系统中,换热量受埋管参数、机组性能、建筑负荷等多扰量动态耦合影响,一直是计算中的难题,应建立以TRNSYS模拟平台结合建筑逐时负荷数据接口的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仿真模型。在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中,地源热泵机组与辅助冷热源的优化设置及匹配方法,对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辅助冷热源方案提出优化。合理的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在运行操作,将提高其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并使其高效运行。 同济大学周翔副教授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刘伊江总工作了题为《地铁隧道中长期热沉积效应研究》的报告。刘伊江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热沉积效应计算模型。其次,他阐述了热沉积效应的原因,指出隧道里的热沉积分两部分,活塞风室外气温的周期性变化,跟土壤的温差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原因是隧道里本身的热源,以列车散热为主,而热沉积效应对温度场分布以及热沉积热流密度有十分显著的影响。最后,刘伊江着重分析了北京地铁隧道温升原因。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刘伊江总工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郭永桢副所长作了题为《地铁通风空调系统实测与设计优化》的精彩报告。郭所首先阐述了进行地铁通风空调系统实测的意义,并分别介绍了轨道排热系统实测、区间隧道环境实测及区间隧道事故通风实测情况,并结合实测数据给出了3种不同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最后,郭永桢在报告中提出了几点思考,对于地面无法设置冷却塔的地下车站,蒸发冷凝冷水机组是较好的解决方案。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郭永桢副所长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的蔡小兵董事长、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李迎春经理、广东美的暖通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的李明阳经理分别作了题为《超高效空调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地铁无塔冷却直膨技术与铁路补偿式双源热泵技术》以及《小冷量冷水机组的变革》的精彩报告,与大家分享了企业的最新技术,并介绍了其产品在应用中的经典案例。27日晚上举行的交流会是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委员会委员与大会支持企业之间的交流对话,内容涉及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现存的突出问题,包括: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制冷机房SCOP的现状水平,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站台空调系统主要技术发展方向,城市轨道交通对BAS及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迫切需要攻关解决的需求等内容,委员们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企业代表表示受益颇多,解决了技术疑点与难点。【关注“暖通空调”】1、微信号搜索“hvac1971”或“暖通空调”。2、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关注官方账号”。关于《暖通空调》杂志《暖通空调》创刊于1971年,是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最高奖项获奖期刊,入选2013年、2015年中国“百强科技期刊”,获得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奖。中国暖通空调行业唯一的中央级科技期刊。本刊以实用技术为主,兼具学术性和信息性,在行业中最具影响力,被誉为权威刊物,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发行量在国内同行业刊物中遥遥领先。杂志订购2016年《暖通空调》杂志(共12期) 360元(含快递)点击左下角”微官网“进入“微商城”,直接微信购买邮局订阅代号2-758,或电话杂志社订阅010-57368830